“胡老师,饭可以乱吃,话不能乱说。”
“张远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,他不升团长,谁升?
难道你家那口子?”
这话一出,看戏不嫌事大的人顿时笑出了声。
马运来是团长热门人选不错,不过那也是因为裙带关系。
部队里谁不知道马运来胆小怕事?
有挣军功的机会,马运来也不敢揽下任务,一马当先。
不但不揽下,通常还借口推脱。
胡亚萍跳脚,对马运来恨铁不成钢,肖砚说到她的痛处,便有些口不择言了。
“和你没关系?那怎么张远之刚升了团长,就娶了你这么个女人?
好吃懒做的大胖子!
你这样的人,怎么会有人喜欢?”
肖砚一笑。
“我这样的人怎么了?吃你家大米,还是住你家屋了?
胖我也没挡着你走路。
萝卜青菜各有所爱,谁说胖子就没人喜欢?
张远之他就瞧得上我,这你也管不着吧?
真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。”
说完,肖砚也不管胡亚萍的脸色,转身走了。
此刻肖砚眉飞色舞,怼人真爽!
肖砚将菜提回家以后,又坐公交车出门了。
虽然张远之将钱都交给了她,但她好手好脚的,也不需要他来养。
她决定去市中心看看。
上辈子她决定不做急诊科医生,提交了辞职报告,这辈子她不想再走老路。
虽然她没有什么商业头脑,但她有着超前几十年的眼光。
公交车晃晃悠悠地向市中心驶去,肖砚眼中的景色逐渐地变化起来。
人烟渐多。
八十年代的市区虽然并不繁华,可比起军区大院的周围却好上不少。
肖砚就在市中心逛了起来。
前面正好有一个大卖场。
一入大卖场,就能看到琳琅满目地商品,衣服、鞋子、包包……
但款式不多,颜色也不鲜艳。
上辈子肖砚的妈妈,在年轻时,曾在粤城做过服装。
衣服兴起之时,这行的确是很赚钱。
卖衣服吗?
这个念头刚起,肖砚就摇了摇头。
卖衣服,这不适合她。
虽然她知道什么样的衣服可以流行起来,可她不会做衣服,也不懂设计。
再者,她也没有资金可以投入。
张远之的钱,她是不可能动的。
肖砚在大卖场逛了一圈之后,也没发现什么要买的。
兴致缺缺地离开了大卖场。
继续逛逛,肖砚发现这边有不少工地,如今正是国家高速发展的年代。
到工地卖盒饭?
肖砚的厨艺是很不错的。
不一会儿,她又否定了这个想法。
卖盒饭早出晚归的,太累。
她低头沉思起来,就没有什么是一本万利,不要本钱的生意吗?
肖砚突然想起来,现在做高考补习班肯定会很红火。
新某方的创始人俞某洪,现在还在学校教书呢!
不过,租房子,也要钱的。
俞某洪,一开始做的是英语培训,九十年往后二十年,留学热。
现在国人很少会英语。
还是医学生时,肖砚就过了专八,做医生时,肖砚就看过很对英文处方、文献。
所以英语非常好。
或许这第一步可以靠做翻译赚钱。
翻译著作、文献……
谁需要翻译?
肖砚将主意打到了新华书店上,去试试运气。
“你好,请问新华书店怎么走?”肖砚是第一次来只能找人问问。
肖砚顺着指路人所指的方向,步行了十几分钟之后,就看了新华书店的大门。
推开门,映入眼帘的便是浩如烟海的书籍,空气中还带着特别的墨香。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
书架上的书都做好了分类。
书店老板看起来三十多岁,个子不高,带着书卷气。
“老板,书店里有翻译的活吗?”
书店老板闻言抬头看了肖砚一眼,推了推眼镜,道:“你会英语?”
肖砚点了点头。
新华书店的老板见肖砚点头,语气都变得轻快起来。
“有。我这里有不少别人委托的活,还有我们书店也有不少需要翻译的书籍。”
书店老板说着,就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份英文资料。
“小姑娘,我先说好,你拿资料回家翻译,是需要缴押金的,翻译不好,我退押金,但没有工钱。”
肖砚点头表示理解。
很多顾客委托给新华书店的资料,有一些或许比较重要,不管是不是原件,也不能平白无故的给人拿走。
书籍就更别提了。
“押金多少钱?”
“每份资料押金二十元,翻译的好,每一千字给四元的酬劳。”
肖砚点点头,虽然不知道这个价格是否合理,但在人均月工资只有一百块的年代。
千字四元,对于她的英语水平来说,简直发了。
天上掉钱。
肖砚生怕老板反悔,拿着资料屁颠屁颠的走了。
先犒劳一下自己,嗦碗粉!
肖砚看到一家小摊,虽然不大,可人却不少。
肖砚坐下看了看,有水饺、包子、米粉、面条。
八十年代的吃食,没有太多的花样。
热气腾腾的米粉端上来了,肖砚食欲大动。
红油米粉,上面有海带肥肠。
嗦了一口,这味道简直了!
辣中带了点麻。
三下五除二,一碗米粉很快就进了肖砚的肚子。
六分饱,刚刚好,可不能吃多了。
心满意足的肖砚坐着公交车,沿着来时的路回了军区大院。
回家动起来,准备菜,今晚可以跟张远之说好一起恰饭的!
肖砚心中打定主意,一定要让张远之大开眼界,让他反省反省自己的厨艺。
本文出自月暮鬼故事网,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yuemucn.com/idea/326634.html